如果文字能將人類的記憶流傳,承載地區記憶的,就是歷史建築。
根據目前香港條例,除了法定古蹟受《古物及古蹟條例》保護,不能作任何改動外,其他已確定為一至三級的歷史建築物,都未受法例保護。香港測量師學會建築測量組上任主席何鉅業表示,南昌街119號至121號唐樓雖為三級歷史建築物,即便外牆被貼滿招紙、被釘上廣告板、甚至被另漆顏色、騎樓被圍封亦不屬違規,只要符合《建築物條例》,業主更可改動內部裝潢。
政府百萬公帑助維修 雖然不少舊式唐樓位於鬧市,位置方便,人流暢旺,因而吸引不少投資者買入。不過,何鉅業提醒,如舊樓被評定為歷史建築物,投資者便要考慮建築物會否被升格為法定古蹟,一旦升格為古蹟,物業能改動的機會微乎其微,不過,政府亦沒有清晰的改動指引。至於已評級的歷史建築的項目,雖然可申請拆卸重建,但若要向城規會申請改變土地用途,阻力極大。無論法定古蹟或是已評級的歷史建築物,發展潛力皆極低。
歷史建築樓齡多逾半世紀,外牆內籠皆極待維修,雖然政府為歷史建築業主提供資助,但每宗的資助上限只有100萬元,維修後業主還需合理地開放予公眾參觀,亦不得拆卸、轉讓物業。
何鉅業表示,一幢唐樓若以古蹟規格維修,起碼要300萬至400萬元,政府提供的資助未必足夠。他指出,若大廈地基不穩,就要灌漿加固,如外牆批盪鬆脫、牆身有裂紋、上蓋結構移動,就要維修,又要檢查天台、外牆有否滲水,窗戶有否鬆脫、剝落,渠管有否駁錯位,令渠管漏水,令小樹在牆外生長,影響大廈結構,如內櫳的地台內鋼筋生鏽,又要更換,電線、水管、渠管等亦要更新,甚至加密封條,防水防電。維修需整幢唐樓內所有業主合力出錢,之後每隔5年一檢,10年一修,但這類被列為歷史建築的唐樓發展潛力有限,缺乏商業誘因,令該等物業保養工作困難重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d000034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