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防水層的四種基本材料為(基本概念):
1.水泥砂漿(加防水劑,或矽酸質系防水材,或彈性水泥).
2.油毛氈(瀝青油毛氈防水工法).
3.薄片(PVC薄片或橡膠薄片).
4.塗膜防水工法(透氣布或補強布).
先看防水底層大部分為水泥砂漿.
結構體可以也有三種;
1.鋼筋混泥土造(RC).
2.鋼骨造(SC).
3.鋼骨鋼筋混凝土造(SRC=SC+RC).
一般人最常被混淆的地方在於:
1.到底有沒有做防水.
2.防水材料不對也不知道.
首先來講第一項到底有沒有做防水,為何一般人會不懂的原因在於防水底層是水泥砂漿,防水層也是水泥砂漿,連結構層也看起來像水泥砂漿(鋼筋混泥土層),一來分不清楚鋼筋混凝土層與水泥砂漿層,二來分不清楚第一道的水泥砂漿(防水底層)與第二道的水泥砂漿(防水層),加上很多防水防漏施工業者沒有做48小時的防漏水測試,這樣到底有沒有做防水就不會被知道!
所以住戶要先懂到底鋼筋混凝土層與水泥砂漿層到底有甚麼差異?其實很簡單,也可以說上面的三公分應該是水泥砂漿保護層,接著下面的2公分左右就會看到鋼筋的這一層就是鋼筋混凝土層,也可以說有打下去除了很硬的感覺以外,正常地平面打下去2公分到5公分一定可以看到鋼筋主筋,這其實可以從大部分的PVC墊塊的規格(有2公分,5公分到11公分),也可以說很好打除的粉粉的水泥塊是水泥砂漿,不好打除的可以看到小石頭與鋼筋的就是鋼筋混凝土層!換句話說打到一整塊3公分厚的水泥加沙的塊狀水泥塊下來,可以確定的應該就是結構層!(結構層也可能是紅磚牆之類的非剪力牆或結構牆,也就是說不是混凝土層牆壁就是紅磚牆壁)
換句話說如果打下一整塊3公分厚的水泥加沙的塊狀水泥後,還看不到屬於防水層施工材料專有的油毛氈、PVC薄片或不織布塗膜任一材料的話,很有可能是根本沒有做防水(像只有紅磚),或將防水材料混在水泥砂漿裡面,也就是說根本沒辦法確定到底有沒有做防水層,或防水材料的比例對不對!
但如果選擇添加到水泥砂漿的材料如果是高分子水和型混合物的話,是可以從實驗室中的送化驗水泥砂漿材質密度看出來,如果是矽酸質系的防水材料,也可以從顯微鏡中的結晶體組織中看到,可是如果是添加防水劑這種材料,雖可以從密度看到不同,但重點是日本已有實驗證明半年後效果跟沒加一樣!
重點是為何叫做防水添加劑的東西,其防水效果在半年後經實證效果會跟沒加一樣,卻一直為泥水業者所常用的防水材料(那不就跟電台假藥不僅沒用,更可怕的是惡化洗腎後永不再有健康的一天可怕遭遇)!既然沒用材料與工法,又何來防水專業?
所以說混水摸魚與偷工減料通常一定會發生在這種不清不楚又曖昧的情況!彼得定律有一條:一定會發生問題的地方一定會出問題!商場一次性交易也不適用彼此信任!
為了避免瓜田李下且追求更有效的防水工法,何不明定防水施作工法:
1.油毛氈(瀝青油毛氈不織布工法).
2.薄片.
3.薄膜塗佈工法(透氣布或加強布"不織布").
至少這些都可以看到一捲一捲的材料!也可以看到交叉幾層與不同方向!
如果真的一定要選「水泥添加防水工法」,也要選矽酸質系與彈性水泥之類的新品(舊品或過期品或假酒都不行),但如果又要選退而求其次的防水漆的話,也要確定是新品與防水效能值才對!
可是因為大多數住戶因為沒有基本認識,只能選擇「無條件的被騙!」(不管是有心的被騙或無心的被騙)
所以說大多數的防水防漏問題之所以沒有被治好的原因,就是沒有選擇一個可以確定功效的防水工法,加上一個沒有必要的信任(陌生信任)!
為何要相信一個從沒有見面且只有可能有一次生意往來的泥水工人?
為何要相信一個隨時會消失的防水保固?
為何要使用一個看不到與監督不到的防水材料與防水施工法?
為何要接受一個「沒有選擇的防水工法」?(不確定的專業)
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各位看過這一段的話,防水官司打起來一定不會輸,不會輸在防水施工業著的事前照相與事後換料,會贏在取得檢驗報告中確實沒有添加防水材料或材料比例不對!為什麼?
因為舉證之所在就是敗訴之所在,加上法律只保護懂得法律的人,如果您是法官,面對一個是有充分虛偽證據與照片的被告,一個是激動又口齒不清的原告,一定要判的話,一定是原告輸!(這不叫輸,叫做駁回,以老百姓的觀點而言,還不是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d000034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